排序 | 姓名 | 简介 |
1 | 徐达 | 鄱阳湖之战打败陈友谅;攻克平江,灭张士诚;和常遇春挥师北伐,推翻元朝统治 |
2 | 郑成功 | 东南抗清;驱逐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;创建明郑 |
3 | 戚继光 | 联合俞大猷等人抗击倭寇十余年;镇守北方,抗击蒙古部族内犯 |
4 | 李如松 | 参与平定宁夏哱拜之乱;指挥抗倭援朝战争(万历朝鲜战争) |
5 | 常遇春 | 明朝开国名将,参与指挥明灭元之战、明朝统一战争、安丰之战等重要战役 |
6 | 袁崇焕 | 曾击退皇太极,解京师之围;在抗击清军战争中取得宁远大捷、宁锦大捷 |
7 | 邓子龙 | 抗击缅甸;参与万历朝鲜战争抗倭,在露梁海战中战死 |
8 | 阎应元 | 领导江阴抗清运动,面对24万清军铁骑、200余门重炮,困守孤城81天 |
9 | 秦良玉 | 明末女将军,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、奢崇明叛乱;抗击清军 |
10 | 李定国 | 击败孔有德、尼堪,抗清救国 |
研究声明:明朝十大名将,本榜单主要依据历史人物时任官职、知名度、影响力、主要贡献以及与榜单主题的契合度等情况,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/榜单进行推荐。文章仅供阅读交流,如有疑问,欢迎在末尾评论/交流。
明朝著名将领介绍徐达明朝的开国功臣,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。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,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,攻克平江,灭张士诚。随后与朱元璋手下另一名将常遇春分兵共讨北元,攻占汴梁,在塔儿湾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,元将闻之无不抱头鼠窜。徐达一生骁勇有谋,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。他善于安抚将士,与下级同甘共苦,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。朱元璋曾赞他为“万里长城”。【详细>>】郑成功郑成功,本名森,又名福松,字明俨、大木,明末清初军事家,抗清名将,民族英雄。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“朱”,赐名成功,并封忠孝伯,世称“郑赐姓”、“郑国姓”、“国姓爷”,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,称“郑延平”。1662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,收复台湾,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。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,突然暴病而亡,年仅38岁。【详细>>】戚继光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、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,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,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;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,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,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。他所创造训练戚家军,军纪严明,作战英勇,天下闻名。【详细>>】李如松李如松(1549年-1598年5月8日),字子茂,号仰城,辽东铁岭卫(今辽宁铁岭)人。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,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。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,明朝名将。李如松骁勇善战,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,充宁远伯勋卫。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,为神机营右副将。后升任山西总兵官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,年五十。朝廷追赠少保、宁远伯,赐谥“忠烈”,并为其立祠。【详细>>】常遇春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,随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,一路取太平,破集庆等地,每战都一马当先,屡立战功。在鄱阳湖之战中,他奋勇当先,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,旋即率军封锁湖口,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。讨伐张士诚时,先取淮东,后占浙西,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。随后进军北上,攻克大都,灭亡元朝。常遇春胆识过人,战无不胜,曾说能率十万众横行天下,所以有“常十万”的美名。【详细>>】袁崇焕袁崇焕(1584年—1630年),字元素,籍贯广东东莞石碣,通籍广西梧州(籍贯争议)。明朝末年蓟辽督师。为抗清名将。有《袁督师遗集》存世,今人辑有《袁崇焕集》。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,于崇祯二年(1629年)击退皇太极,解京师之围后,魏忠贤余党以“擅杀岛帅(毛文龙)”、“与清廷议和”、“市米资敌”等罪名弹劾袁崇焕,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,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。【详细>>】邓子龙邓子龙(1528年—1598年,一说1531年—1598年),江西南昌丰城落星桥茂溪邓村(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)人,字武桥,号大千,别号虎冠道人,明朝名将、杰出的抗倭将领、军事家、民族英雄。邓子龙善书法、好吟咏,自题“月斜诗梦瘦,风散墨花香”在书房匾额上,足见文武双全。著有《风水说》、《阵法直指》和《横戈集》等。【详细>>】秦良玉秦良玉,1574—1648字贞素,四川忠州,今属重庆忠县人,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、女将军、军事家、抗清名将。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、忠贞侯、少保、太子太保、太子太傅、四川招讨使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、镇东将军、四川总兵、提督、一品诰命夫人。自幼从父习文练武。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,足迹遍及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、云贵高原、四川盆地。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。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,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。【详细>>】